chuangzyuan image
一部山水人文的印象笔记 | 创 之 源 影 像
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
光前裕后百代兴(《中华覃氏志•鹤峰卷》序三)

 二维码 1326
发表时间:2018-01-07 21:44作者:覃进之

族有谱,谱有序,由来久矣。

然,《中华覃氏志•鹤峰卷》是在“光裕堂”《覃氏四修族谱》于一九二二年成书后的九十周年之际,方才完成编纂事务,得以付梓,实为我泱泱一族之大事喜事幸事。志有成,是编务人员不分春夏秋冬,不避寒来暑往,挑灯夜战采写编校,其中甘苦可见一斑。受编纂委员会之托,由我主持编务,于是在编务之余,亦伴随六十余万言所述而感怀,亦对先祖之丰功伟绩揣怀一颗感恩之心。遂借序言告知于覃氏各位宗亲,以期在阅读内容之先领会并掌握编务意图,旨在更为快捷更为方便浏览与批评。光裕堂.gif

《中华覃氏志•鹤峰卷》编纂事务始于二○一○年十一月上旬,借《中华覃氏族谱•湖北卷》编纂工作的启动之机,鹤峰县组成了以覃氏德高望重之辈覃正国先生、覃遵卓先生为主任和副主任的编纂委员会,主持鹤峰县域覃氏族谱编纂大事。

覃氏,土家族第一大姓,自从陕西覃怀地始发已逾千年,繁衍于密雨不绝的溇水流域也是上溯数百年,我祖谨遵“光裕堂”“光前裕后、继往开来”之宗旨,脚踏实地,辛勤耕耘,以人为本,方兴未艾。生活在今天的我们,无不沐浴着先辈们的恩泽,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成就非凡。因此,编委会在繁忙的编务活动中,同样秉承覃氏代代相传的优秀家风,公平、公正待人处事,采丁造册,不辞劳苦,为宗亲上溯根源续结派行,尽量理清县域内大部分支系,实为苦中有乐矣!

盛世修志,贤达兴谱。或志或谱,皆以史促人感悟事体,修身养性。读史,能助人明辨是非即可以明智,明智即使人明志也。国之有史,方使国人以史为鉴,明晓事理,报效国家;族之有谱,教化族亲寻根溯源,传承家风,展现宏图。殊不知,亿万家庭十几亿众,华夏儿女亦肩负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”之志,纷纷树勋创绩,功莫大焉。我覃氏自汝先公率伯坚、伯圭二子武居施州柳州城,其后裔分赴湘鄂等地,无不施展报国之志,建功创业。栖息溇水流域数以万计,故屡代栖身之地每况有异,或坪或山或溪河相隔,分支族谱各有特征,湘石门所市一部四修《覃氏族谱》集成其大部分地区分支,成为志书编纂的重要依据;县内分支亦有成谱之绩,也为志书编纂追其根溯其源完成了使命。

诚然,流域内山川隔绝,各分支因信息闭塞缺乏交流,或致谱存讹而以讹传讹,或致族人终断联系而无法承上,或因文化差异致字派滥序……诸如此类,是为憾也。今修鹤峰县覃氏首部志书,当以各分支有史可查为据,承前启后,但流域内宗亲盛众,因由各异,或多或少仍存一些不尽人意之实事。鉴此,族谱编纂之始即行提出“尊重历史,维护现实”,以正其讹,去伪存真,承前待考,保留派序,所以有一。

古人编谱,重在木刻或誊写,较为先进的活字印刷术在一般性家族或团体是难以望及的。木刻或誊写,人力、物力、财力花费昂贵,且在内容上力求言简,但也使为后人提供的信息量成为有限,将其姓名不仅简化且生时记载常现错乱,男姓记载略详而女性名称全以“妣”或“氏”相传,男尊女卑思想突出,虽为几千年封建习惯所致,但实属当时生产生活条件局限。综观古之覃氏族谱,尚符其状况,今修鹤峰县覃氏志书,上溯部分仍是难以弥补,而当代部分编纂,尤其是借助现代办公科技,不受内容所限,均以“男女详记,妻名不简”为宗旨,将男女姓名、生庚、文化、工作简历等诸多事项尽量详细记载,以便后人查询相关,所以有二。

古之编谱,唯重男不重女,凡夫妇生养十男九女,其子及后代记录较详,而女子出嫁仅记女及女婿之名,其后代全略,实为后代查找宗亲与其他姓氏通婚合卺之状况带来难度,更不能观瞻宗亲分支兴衰之变故。今修鹤峰县覃氏志书,为了便捷查询宗族发展概况,并吸取其经验教训,树立典范为榜样,循循引导族人早怀大志,报效社会,因此提出“女子出嫁,夫记全名”之说,即对女儿及其丈夫详记,并对社会有突出贡献者、事业成就者简略介绍,凡族人读史亦可从中受益,有方教育后代提供典范,所以有三。

就婚于女家与改为女家姓的男子称为“赘婿”。对男家来说,出去当赘婿称为“出赘”;对女家来说,招女婿称为“招赘”;男子到女家当赘婿称为“入赘”。覃氏也与其他千百姓氏一样,男子有出赘之事,女人有纳赘之例,古之族谱,鉴别其事理皆有传统作法,即将其出赘之男简要记之,其后代附女方之姓而无记,仅载记本姓者;女人纳赘入室,其后代以男子姓氏为名,而无记者居多。此种现象,对宗亲认祖寻根实为一难,况亲之一脉延续数代而无法判别,堪为惑也。今修鹤峰县覃氏志书,当别于前人修谱之法,对男出女纳者所养育之子女,需记载无漏,并对其有功绩者简要介绍,其子女之后代,本姓理当纳入族谱之内容,他姓者再无记亦可,特提出“女纳子出,生育儿女,他姓有载,本姓归宗”,所以有四。

志书或族谱是宗族文化的载体,是记载家族繁衍、宗族迁徙等情况的珍贵史料,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毛泽东指出:“搜集家谱、族谱加以研究,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,也可以为人文地理、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。”胡锦涛也曾为王氏族谱编修时题词:“高瞻远瞩。”可见,志书或族谱的编修当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宗族之大事要事。鹤峰卷覃氏志书的编纂,乃与时俱进之大成,字里行间,无不体现覃氏家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、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文化源远流长、丰富多彩,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,将激励着一代代宗亲发奋图强。

勤劳机敏、英勇善战的覃氏家族与华夏其他姓氏一样,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,更重要的是为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。早在东汉时期,远祖覃儿健反抗增赋暴政,血洒疆场;三国时先祖覃万传受诸葛武侯安抚,授封“武陵君”,引领五溪蛮地,深受土民拥戴;南北朝有覃无克,位居东宁州剌史,骁勇能战,威震岭南,后开基广西;唐明皇时,我祖覃如夏因护驾有功,授封施州行军总管,兼左仆射,加光禄大夫,住镇施州;我祖汝先公携伯坚、伯圭二子,武居恩施柳州城;伯坚勇谋双修,因从征平蜀吴曦乱有功,封行军总管,谐领恩施;伯圭勇武兼备,镇抚武陵地区各峒叛蛮,功勋卓著,受封“骑都慰”;伯坚子谱诸公任施州行军总管,十一次剿贼有功,被朝廷封为镇国大元帅;伯坚孙覃耳毛、覃散毛、覃化毛兄弟及其后裔,先后受朝廷封赠领地,并且创建了施南、散毛、东乡、忠路、金峒土司,推行土司制度,成为鄂西南十八大土司的组成部分,也是今天学者们研究土家族文化的重要依据之一;伯圭子覃仕魁,于宋天圣年间,随大军征讨有功,获授“兵马都督大元帅”;仕魁子覃友仁统兵从中建(今宣恩县李家河)出发,追贼至麻寮边界(今走马镇红土坪),驻军红土,正意欲远图之时,祥应关帝梦兆,急刻从红土坪出发东征三百里,抵达湘石门金鸡观(今石门县新关镇金鸡寨),屯兵开垦,苦心经营,成为石门覃氏基祖,世居其地;元末,添顺公智能双全,占守腹地,临危不惧,保土安民,深得峒民之心,功封添坪所世袭千户职衔,诰封武德将军。……覃氏代代相传皆从征鄂西南落户深山秀水间,繁衍至二十一世纪,溇水流域覃氏宗亲以达数十万众,鹤峰县域亦以万计,皆系伯坚、伯圭之后裔。

覃氏皆一祖相传,古代亦有如此功勋卓著者,直至近现代,也不乏其人,无论是在辛亥革命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时期,还是在新中国建设阶段,覃氏后裔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奉献,披荆斩棘,为区域经济开发呕心沥血、披肝沥胆,对各地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鹤峰覃氏作为土家族姓氏之首,在容米部落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古桃源圣地,聚族而居,繁衍生息,历经千年风雨磨砺,创造了灿烂的土家文化,留下了无数耐人寻味的故事,星火相传,铸就与见证了今日和谐鹤峰的辉煌。

《中华覃氏志•鹤峰卷》汇集“寻根溯源、鹤峰覃氏、文化传承、文献汇纂”四篇共一十八章,立足明晰篇目,精湛内容,且从支系发展的脉络,洞观中华覃氏历史之变故,意在光照先祖,福延后嗣,以便各支系族贤之间勾通、交往与团结;凝聚族情,传承武德家风,弘扬覃氏传统文化之精髓,启迪子孙,以裕后世,从而增强民族意识,衷心维护中华民族之统一。志书编纂之初,暂定名《鹤峰覃氏族谱》,随之成立鹤峰县覃氏族谱编纂委员会主持编纂事务。志书定稿前夕,志书编纂委员会名誉主任、现任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学院副院长、教授覃章梁先生回鹤,听取志书编纂工作汇报,他浏览目录后,对本志书编纂事务给予了高度评价:“志书结构严谨,内容较为详实,能从鹤峰县覃氏家族支系的脉络,大观华夏覃氏的发展历程,是一部好志书。” 并提出可定名《中华覃氏志•鹤峰卷》。这个定名,为本志书更加增强了文化内涵。

然而,事无十全十美。在这部志书的成稿中,缺撼还是存在。一乃尽管编务与采访人员辛勤搜集,但避免不了仍有支系或承前待考家庭因遗漏未能载录,实为一撼;一乃以鹤峰县域为基线,上溯我祖北战南征创业之轨迹遍及华夏大地,无不是先苦后甘屡建功勋,但因山川相隔信息不畅导致各分支派行仍存数十余种,尚不能使华夏覃氏统一派行,实为一撼。试想,在信息科技发达的今天,覃氏能人辈出,谁能走上前台振臂一呼,一统华夏之覃氏派行,有序排辈,繁衍生息,当为华夏覃氏子民之福也。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天,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,覃氏德高望重之辈定会满足众宗亲之愿望,我亦与众宗亲一样真诚期待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。

览志书之内容,从中体会,无形中感到一种压力,这种压力使我们觉得无论上对祖先还是下对裔众,要规范言行、树立理想、修正错误、谨慎行为;这种压力还将引导我们走出困境、攀登高峰、成就事业。这是责任,也是一种精神,是一种源于血亲的力量,更是覃氏家族优秀基因在影响着我们能走上一条条创业之正道。这就是优秀的覃氏家风,更是一种优秀的家族精神!

有了这种精神的支撑,覃氏家族定会光前裕后,继往开来,百代兴旺,万载流芳!

鹤峰县走马镇水坪村长屋场进山始祖家美公第八代裔孙 进之 谨识

公元二○一二年仲秋十八吉期于鹤峰


最新内容
© 2017   创之源影像 chuangzyuan image (创之源工作室 主办) 版权所有   E-Mail : chuangzhiyuan@qq.com   地址:湖北 · 恩施